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

出处:老师板报网 时间:2023-04-23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1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2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3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4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5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6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7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8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9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10

《历史-部编版-经济与社会生活(选择性必修2)-[新] 课件3: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PPT-同课异构课件 第五单》是由用户上传到老师板报网,本为文库资料,大小为973.88 KB,总共有28页,格式为pptx。授权方式为VIP用户下载,成为老师板报网VIP用户马上下载此课件。文件完整,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 文库资料
  • 28页
  • 973.88 KB
  • VIP模板
  • pptx
  • 数字产品不支持退货
第五单元交通与社会变迁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交通的概念交通有狭义和广义两层内涵。狭义的交通专指人或物的转运输送。广义的交通是各种运输和邮电通信的总称,它既包括人或物的转运输送,又包括语言、文字、符号、图像等信息情报的传递播送。目录CONTENTS01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04交通与社会变迁02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03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原始人在自然界中打猎、捕鱼、采集食物,其习惯性的足迹就形成了“路”。(2)定居生活产生后生产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人工道路的铺设。一、古代的陆路交通与水路交通(一)陆路交通1.陆路交通形成的条件2.古代罗马的人工道路罗马帝国的道路把罗马和各行省连接起来,形成“条条大路通罗马”的盛况。秦朝:修筑的驰道、直道和五尺道等,构成了以咸阳为中心的全国性道路网汉代:开通了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丝绸之路唐代:驿道以长安为中心向各方辐射元朝:构成了以大都为中心的驿路交通网3.古代中国的人工道路材料一从公元前220年开始,(秦朝)建造了以咸阳为中心呈一巨大弧形向北面、东北、东面和东南辐射的一批称为驰道的帝国道路。在汉代,随着帝国的扩张,道路系统大为扩大。——《剑桥中国秦汉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朝道路系统的修建在当时有何影响。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经贸往来。巩固国家统一,促进经济发展。加重徭役负担,激化社会矛盾。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材料二秦始皇时代,中央政府以极大的决心建立全国的交通道路网。凭借统一国家强大的组织力和雄厚的财政实力,秦朝很快建立起以公路交通为主,辅以运河运输的交通体系。在六国自身交通体系的基础上,这一体系呈现出统一、静态、闭合的特点。与秦帝国修建道路以维护自身统治不同,罗马修筑道路与其大规模的对外侵略战争有直接关系,通过在战争中大肆掠夺,罗马积累了大量财富,这又为修筑道路提供了充分的财力支持。最后罗马帝国形成了以地中海海运为主动脉、以公路交通为血管的交通体系,呈现出囊括性、开放性的特征。——摘编自牛秋实、葛臻明《秦汉帝国与罗马帝国的交通及社会比较研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帝国与罗马帝国交通体系的不同点。不同点:秦以维护统治为目的,罗马与对外扩张相联系;秦以公路为主、运河为辅,罗马以海运为主、公路为辅;秦交通体系呈现闭合的特点,罗马交通体系呈现开放的特点。时期概况春秋时期已有运河秦朝开凿灵渠,沟通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了中国南方和北方元朝京杭大运河全长近1800千米,为世界之最(二)水路交通1.古代中国的水路交通元朝京杭大运河隋大运河春秋时期开凿胥河17世纪法国法国米迪运河开辟了避开直布罗陀海峡、连接地中海和大西洋的新通道17世纪荷兰阿姆斯特丹建立的运河系统,是荷兰经济和文化繁荣的重要体现2.西方的水路交通A.强烈的政治色彩、与战争有密切关系、与封建帝王的活动有关、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结构上呈现辐射性。归纳总结古代道路主要类型及特点B.内河运输是最古老、最具优势的的运输方式之一,陆上运输主要靠人力、畜力,而内河运输则主要靠风力和水流。内河运输成为最具优势的运输方式之一。类型陆路(驰道、直道、五尺道、新道、驿道)、栈道、水路、海路特点(1)中国在西汉时期,已初步形成东、南两条航线,东线通向朝鲜半岛和日本,南线通向印度洋。(2)宋元时期,造船工艺和航海技术有了重大进步,使中国海船能够持续航行。二、对海洋的探索与全球航路的建立1.古代中国对海洋的探索(3)从1405年到1433年,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其规模是历史上罕见的。(4)中国古代已经形成了连通中国与东亚、南亚、西亚、非洲等地的“海上丝绸之路”。(1)古代: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在太平洋诸岛活动。腓尼基人首次横渡地中海。(2)全球航路:15世纪末16世纪初,达•伽马发现从欧洲绕过非洲到达东方的航线,哥伦布到达美洲,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欧洲人还开辟了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海上航线。2.西方对海洋探索(3)苏伊士运河: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连接了红海和地中海,成为西欧和南亚、东亚之间最近、最直接的水上通道。(4)巴拿马运河: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材料一 郑和七次出使西洋,本着“宣德化而柔远夷”“民胞物与,泛爱万物”的思想来往于西洋和印度洋之间。儒家的“仁爱”思想使郑和在海外诸国“施恩布德”“华夷同视”。重情义,轻利益,“乐群贵和”的儒家文化影响着郑和的整个航行生涯。……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交流,对稳定该地区秩序起了重要作用,也为明清两朝为核心的周边国家“汉文化圈”的形成作出积极作用。值得我们深思的是,儒家文化铸造了郑和,而郑和却用儒家文化谱写了另外一种世界文明。——《郑和下西洋:儒家式海洋战略典型》材料二开辟新航路意味着生产需要超过了环境所能供给的量。传统道德和社会制度开始解体,战争的起源不再是由于生存和宗教,而是贪婪。从那个时代起,人和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已经破灭。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郑和下西洋与西欧远洋航路开辟有哪些不同?项目郑和下西洋新航路开辟不同目的主要是政治目的:扬国威于海外;以朝贡贸易促进中外交流主要是经济目的:海外寻金;打破商路封锁;掠夺财富方式进行朝贡贸易,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要方式以武力掠夺为主要方式性质政治行为——封建制度下的政治活动——“朝贡贸易”经济行为——资本主义的海外殖民影响经济没有带动民间商业贸易的发展,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使国力不堪重负,被迫中止,后续航海业发展衰落获得巨额利润,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航海业后续发展蒸蒸日上政治增强了中国和亚非国家人民的友好往来,促进了东南亚的繁荣与稳定,增强了明朝的影响力,树立起中国人民和平使者的形象掀起了殖民热潮,对亚、非、拉美地区人民造成严重伤害,使其长期落后汽轮火车第一次工业革命飞机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三、工业革命与交通的发展1814年,斯蒂芬森改进了蒸汽机车。随后,铁路成为陆路交通的主干,带动了机器制造业、钢铁业、建筑业等行业的大发展。人类步入铁路时代。1.铁路的发展(1)西方欧美国家①1881年,唐山至胥各庄的铁路建成,这是中国人在自己国土上修建的第一条实用铁路。②1909年,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人”字形路轨解决了铁路的陡坡问题。③当时中国的铁路业主要掌握在列强手中。到1911年,由外国人控制的中国铁路里程占总里程数的90%以上。(2)近代中国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蒸汽机、内燃机逐渐成为驱动船舶的主要动力,轮船出现了。2.汽船与轮船(1)西方欧美国家19世纪20年代,西方的轮船开到中国。19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人建造的蒸汽动力轮船“黄鹄号”试航成功,揭开了中国近代造船工业的序幕。1872年,轮船招商局的成立成为中国近代航运史上的里程碑。(2)近代中国(3)汽车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发明了汽车。但在20世纪以前,汽车还不够普及。【史料史证能力训练】材料:如果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没有同时发生革命,工业和农业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发展。……在铁路与运河沿线出现了新的工业区,铁路与运河能将产品运往遥远的市场。港口扩大了,以应付贸易的发展。1851年,在伦敦举行了第一届万国博览会,此时在全世界的铁路中,在全世界海洋上的远航船中,有一半属于英国。——德尼兹·加亚尔等《欧洲史》19世纪初,在“海上及陆地上的交通”分别发生了什么革命性的事件?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交通运输业的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事件:蒸汽轮船和蒸汽机车(火车机车)的发明。影响: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拓宽了商品市场,促进了国际间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推动了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和国际贸易中心;促进了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的传播,联接世界经济的纽带逐渐形成。1.交通的改进,加强了各地的沟通,促进了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2.秦朝“车同轨”政策和道路建设,提高了国家的行政效率,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不同地区的经济往来。3.交通的改变影响了城市的发展。4.交通的改善方便了物品传递和信息交流。四、交通与社会变迁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白皮书(1)新中国的成立提供政权保障。(2)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3)政府制定政策扶持交通运输发展。(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推动交通运输的发展。(5)科学家的不懈努力,创新进取。结合材料和所学思考中国交通运输发展的原因,注意论从史出,多角度思考。【史料史证能力训练】
返回首页
X